《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阅读
试题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于中主邪?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于王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怒,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威》)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赋:征税
B.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难:责难
C.史起兴而对曰 兴:高兴
D.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遂:完成
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 ③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③主书举两箧以进 ④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3分)
(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3分)
(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
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
试题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C(站起来)
7.D
8.(1)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3分)
(2)(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3分)
(3)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即使众人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3分)
9.(1)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2)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4分)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