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常建)

 浏览:3088 次
 0篇评论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常建

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两崖。

二月寻片云,愿宿秦人家。

上见悬崖崩,下见白水湍。

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盘。

无处求玉童,翳翳唯林峦。

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注】常建:唐代诗人,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联写溪花生根依附于崖壁,借此渲染了此处清幽秀丽的环境。

B. 第四句借《桃花源记》“秦人”之典,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

C. 第三联有李白“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惊险。

D. 得道石上攀附的只是青萝,这既是写此处的幽僻,又是写作者的失落。

E. 叠词“翳翳”,写出诗人满眼的茂林和重山,又再次表现此处的清幽。

15. 作者在另一首《西山》诗中写道:“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试分析本诗的尾联与此联的异同。

试题答案:

【答案】14. CD 15. 同:两者都写了诗人在月下弹琴,都借此寄托了诗人清静旷达的隐逸情怀。

异:①内容上,本诗写的“月”是“新月”即弯月,突出溪中月的静态美。《西山》诗写的是“圆月”,“逗”字突出了水中月的动态美。②表达技巧上,本诗尾联是一般叙述:“圆月”句却巧妙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达到了以形写声、以琴声的摇曳形象生动地抒写自己的情怀的效果。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C项“惊险”错,本诗第三联只表现“幽僻”,并没有表现“惊险”。D项“失落”错,虽然诗人并未寻到仙人,但得此美景,诗人并不“失落”。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赏析。“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本诗写的“月”是“新月”即弯月,突出溪中月的静态美,属于一般性叙述。“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写的是“圆月”,“逗”字突出了水中月的动态美,并运用了拟人、通感的手法。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