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洪升于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一(1645.8.21)出生时,全家正在逃难之中,满月后才回到城里。洪姓是钱塘的望族,世代书香。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喜谈论,出仕清朝。外祖父黄机,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洪升少年时期,曾受业于陆繁弨、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受到他们遗民思想的熏染。他学习勤奋,很早就显露才华,15岁时已闻名于作者之林。20岁时已创作了许多诗文词曲,受到人们称赞。康熙三年(1664)七月,他与舅父之女黄兰次结婚。4年后,赴北京国子监肄业。因未得官职,失望而归。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的家难,为父母所不容,被迫离家别居,贫至断炊。康熙十二年(1673)冬,他再度前往北京谋生。两年以后,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李天馥和王士祯诸名流的赏识和培养,诗名大起。卖文为活,而傲岸如故,“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徐麟《长生殿序》),对现实颇为不满。徐嘉炎在《长歌行送洪昉思南归》中说他“好古每称癖,逢人不讳狂”。尤侗称他:“洪子既归,放浪西湖之上,吴、越好事闻而慕之,重合伶伦,醵钱请观焉。洪子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
康熙十八年冬,其父以事被诬遣戍,他奔走呼号,向王公大人求情,并且昼夜兼行,赶回杭州,奉侍父母北行,后来遇赦得免。为此他已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他开始注意到了民间疾苦,写了《京东杂感》及《衢州杂感十首》等诗,对人民历遭兵灾及水灾,倍加同情。他还写了《长安》诗,其中有“棋局长安事,傍观迥不迷。党人投远戍,故相换新颜”之句,深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与朝政翻覆,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深的认识。
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把旧作《舞霓裳》传奇戏曲改写为《长生殿》,传唱甚盛。次年八月间,招伶人演《长生殿》,一时名流多醵金往观。时值孝懿皇后佟氏于前一月病逝,犹未除服,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为“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弹劾。洪升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与会者如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都被革职。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此案的政治背景为当时朝廷内南北两党之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学为首,多为汉族官僚;北党以相国明珠为首,多为满族官僚,互相抨击。洪升与南党中人较为接近,且素性兀傲,其《长生殿》中有触犯当时忌讳之处。北党借此发难,欲兴大狱。康熙帝故示宽柔,除对与会者作了处理外,并未深究《长生殿》剧本。洪升突遭此难,在京中备受白眼揶揄,不得已于康熙三十年返回故乡杭州。他疏狂如故,放浪西湖之上,写诗填词作曲。康熙三十四年,《长生殿》付刻,洪升的老友毛奇龄作序,序中说:“予敢序哉?虽然,在圣明固宥之矣。”明确指出康熙帝已不再追究这部剧本。康熙三十六年,江苏巡抚宋荦命人安排演出《长生殿》,观者如蚁,极一时之盛。洪升在宴席上“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尤侗《长生殿序》)。自此之后,吴山、松江等地相继演出。康熙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集南北名流为盛会,独让洪升居上座,演出全部《长生殿》,历三昼夜始毕。自江宁返,行经乌镇,酒后登舟,堕水而死,时为六月初一(1704.7.2)。
家庭介绍
以《长生殿》蜚声文坛的洪升是清代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一生坎坷多故,经历了不少事变。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很多事我们今天已难以弄清,只能凭着仅有的一点文字记录,去做一些探讨。
洪升出生在杭州一个富裕的士大夫家庭,家里藏书很多,有“学海”之称。他的父亲很爱读书,也很健谈,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洪升小的时候常和自己的表妹、黄机的孙女黄蕙一同游戏,两人青梅竹马,彼此非常融洽。洪升二十岁时,两个人亲上做亲,结成夫妻。
崇尚孝节
洪升交往的师友,对于孝节等道德观念非常尊崇。他的老师陆繁弨即“以孝义为乡里表率”(《清史列传》卷70);好友陆寅也以“性孝友”(《钱塘县志》)为人称道。影响所及,洪升亦努力做一个孝子。二十四岁时,洪升曾到北京的国子监学习,想以此求取功名。可呆了一年,却并没有得到任何进身的机会。感慨之余,洪升常常怀念家乡的朋友,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当洪升回到杭州以后,或许由于别人的挑拨离间,他和父母的关系竟日益恶化,最后不得不带着妻子与父母分开另过。事情却并没有到此结束,家长的愤怒有增无减,没有办法,洪升只好躲出杭州,又一次来到北京,怀着痛苦的心情,一住就是十七年。
客居京城
在客居京城的日子里,洪升生活艰难,甚至不得不靠卖文为生。虽然是无辜而被父母斥逐,但洪升仍竭心尽力地做着孝子。三十五岁那年,洪升的父亲罹事远适,母亲也被责令同行。听到这个消息,洪升“徒跣号泣,白于王公大人。昼夜并行,钱塘去京师三千余里,间从泰岱江河,旬日余即抵家侍其亲北,会逢恩赦免。昉思洪升驰走焦苦,面目黎黑,骨柴嗌嗄”(朱溶《稗畦集叙》)。经过这一场变故,洪升父母的生活也没有了保障,本已拮据的洪升又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陈訏《寄洪昉思都门四首》之一)。他多次返乡探望父母,屡屡奔波于北京、杭州之间。飘零奔波的生活,使洪升身心疲惫,感受到难言的痛苦。在诗里,他反复写到自己的这一份悲哀:“妻子长安亲旧国,年年北往复南征”(《感怀》),“北往南归两行泪,谁能分寄大江流”(《扬州客舍夜雨》)。他深深地感叹:
败芦寒雨断矶边,梦醒孤舟泪泫然。堂上二人年六十,旅中八口路三千。谋艰桂玉羞逢世,心怯风波且任天。扰扰半生南又北,未知归计定何年。(《夜泊》)
性格矛盾
洪升是矛盾的。他赞赏自然、山水、隐遁,却又无法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如何市朝子,扰扰争利名”(《晓起看山作》);“人生行乐无百岁,区区禄利何为乎。游宦略成须止足,故乡归隐携妻孥”(《为毛侯会明府题戴笠持竿图》)。他希望在仕途上得到别人的援引,遇到像信陵君那样的人,“信陵如可作,刎颈亦酬恩”(《夷门》)。但他的性格,他的狂傲却难为世俗所接受,“依人偏傲骨,入世遂多愆”(《喜汪雯远授太史,兼述近状,却寄,三十二韵》)。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洪升咀嚼着人生的感唱:“漂零自分儒生贱,干谒方知长吏尊。那得为农成独往,瓦盆盛酒对儿孙”(《衢州杂感》其九),“莫问侯门朱履事,残杯冷炙是怜才”(《与盛靖侯、朱近庵登君山》),“荣枯寂物理,寒懊验人情。真悔谋身误,尘劳汩此生”(《初秋旅感》)。
一方面是对出与处的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对功名的心存希冀。在屡屡的失意中,洪升艰难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从师受教
洪升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交游的师友都是一些博学而有高格的人。在他的老师中,有善写骈体文的陆繁弨,有精通音律的毛先舒,后来他还向当时的文坛领袖王士祯学习,又向大诗人施闰章学习诗法。著名的戏曲作家袁于令、浙西派著名词人朱彝尊,以及经学家兼文学家毛奇龄等人都曾和他交友来往。洪升本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在与这些文学界优秀人物的交游中,洪升的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精通词曲音律的师友如沈谦、毛先舒、袁于令等人,更使他在词曲音乐方面大受裨益,为他在戏曲创作上大显身手创造了条件。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了当时妇孺皆知的戏剧家,“以诗有名京师,尤工院本,宫商五音不差唇吻。旗亭壁间,时闻双鬟讴诵之,以故儿童、妇女莫不知有洪先生者”(《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他在曲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以诗词、院本鸣于时”(《民国杭州府志》)。洪升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曲,他的《长生殿》代表着昆曲艺术的最高峰。
写作故事
二十九岁那年,洪升和朋友偶然谈起唐代开元、天宝间的事情,李白的被唐明皇赏识,唐明皇的爱才,使洪升大为感慨。于是他以李白为主角,创作了传奇《沉香亭》,大概是表现李白应诏在沉香亭填写清平调词的故事。到北京以后,一位朋友说《沉香亭》这个剧本写得并不好,“排场近熟”,没有能超出其他表现同一题材的作品。洪升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删去原剧中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佐肃宗中兴唐朝的故事,把剧本改名为《舞霓裳》。这一年,洪升已是三十五岁,距离完成《沉香亭》传奇已有七个年头了。1688年,四十四岁的洪升想到历代的帝王,妃嫔成群,很少有用情专一的,而像唐明皇那样爱恋妃子杨玉环的帝王实在罕见。马嵬坡赐死杨贵妃,违背了他们当初的盟誓,在唐代便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传说,像唐明皇游月宫等等,于是洪升决定专写李杨爱情,把《舞霓裳》改为《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的上卷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定情”写到七夕之夜两个人在长生殿上的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安禄山的叛军杀来了。在出逃的路上,在马嵬驿,面对群情激愤的将士,唐明皇被迫赐杨贵妃自尽。在传奇的下半部,唐明皇深深思忆杨贵妃,时时处处睹物伤情。终于,他们在天宫里团圆了。
遭受变故
剧本脱稿后,立即受到朋友们的称赞。在演员们的要求下,这个本子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目。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上旬,洪升招来戏班在家中演出《长生殿》,城里很多名人都赶来观看。当时正是孝懿皇后的丧期。由于洪升平时狂放不羁,颇为时俗所妒,加之朝廷中南北党争正烈,洪升与南党中重要人物高士奇关系密切,而《长生殿》所写兴亡之恨,在明清易代之际,实在是个敏感的题目;安禄山又是胡人,很易引发人的联想。于是北党便抓住这个机会,借洪升在国丧期间演剧,来打击自己的政敌。一个叫黄六鸿的人向皇帝告状,说在皇后丧期演唱《长生殿》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结果洪升被抓进监狱;放出来后,被革去了国学生籍。连那些看戏的人也都受到了处分。
遇到这样一场大的变故后,洪升很是悲愤,他甚至想到佛教中去寻求解脱。他不得不归去了;京城中的白眼使他难以安身,可是归去亦让他犹豫。在《长生殿》之祸发生前不久,陈訏在给洪升的诗中曾这样写道:
佣笔为生拙,天涯口漫糊。有家归不敢,负罪子如无。行役何妨远,伤心独向隅。亲恩终浩荡,但返莫蜘蹰。(《寄洪昉思都门四首》之三)
可见家难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洪升。
四十七岁那年,洪升回到杭州。那时,他还没有得到家长的谅解。直到他五十一岁时,这场家庭的纠纷才算平息。
作品演绎
1704年,六十岁的洪升应江南提督张云翼的邀请来到松江。张云翼把洪升奉为上宾,特意召集宾客,选了几十名好演员,上演《长生殿》。曹寅听说后,又把洪升请到南京,遍请江南江北的名士,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演出《长生殿》。
曹公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江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昉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币兼金赆行。长安传为盛事,士林荣之。(金埴《巾箱说》)
然而,就在洪升从南京乘船回家,经过乌镇时却不幸因酒醉失足落水,一代杰出的剧作家竟这样离去了。在他的身后,只有传唱不衰的《长生殿》,时时使人们忆起这位才子的悲哀与喜悦。
洪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洪升于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一(1645.8.21)出生时,全家正在逃难之中,满月后才回到城里。洪姓是钱塘的望族,世代书香。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喜谈论,出仕清朝。外祖父黄机,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洪升少年时期,曾受业于陆繁弨、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受到他们遗民思想的熏染。他学习勤奋,很早就显露才华,15岁时已闻名于作者之林。20岁时已创作了许多诗文词曲,受到人们称赞。康熙三年(1664)七月,他与舅父之女黄兰次结婚。4年后,赴北京国子监肄业。因未得官职,失望而归。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的家难,为父母所不容,被迫离家别居,贫至断炊。康熙十二年(1673)冬,他再度前往北京谋生。两年以后,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李天馥和王士祯诸名流的赏识和培养,诗名大起。卖文为活,而傲岸如故,“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徐麟《长生殿序》),对现实颇为不满。徐嘉炎在《长歌行送洪昉思南归》中说他“好古每称癖,逢人不讳狂”。尤侗称他:“洪子既归,放浪西湖之上,吴、越好事闻而慕之,重合伶伦,醵钱请观焉。洪子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
康熙十八年冬,其父以事被诬遣戍,他奔走呼号,向王公大人求情,并且昼夜兼行,赶回杭州,奉侍父母北行,后来遇赦得免。为此他已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他开始注意到了民间疾苦,写了《京东杂感》及《衢州杂感十首》等诗,对人民历遭兵灾及水灾,倍加同情。他还写了《长安》诗,其中有“棋局长安事,傍观迥不迷。党人投远戍,故相换新颜”之句,深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与朝政翻覆,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深的认识。
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把旧作《舞霓裳》传奇戏曲改写为《长生殿》,传唱甚盛。次年八月间,招伶人演《长生殿》,一时名流多醵金往观。时值孝懿皇后佟氏于前一月病逝,犹未除服,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为“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弹劾。洪升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与会者如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都被革职。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此案的政治背景为当时朝廷内南北两党之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学为首,多为汉族官僚;北党以相国明珠为首,多为满族官僚,互相抨击。洪升与南党中人较为接近,且素性兀傲,其《长生殿》中有触犯当时忌讳之处。北党借此发难,欲兴大狱。康熙帝故示宽柔,除对与会者作了处理外,并未深究《长生殿》剧本。洪升突遭此难,在京中备受白眼揶揄,不得已于康熙三十年返回故乡杭州。他疏狂如故,放浪西湖之上,写诗填词作曲。康熙三十四年,《长生殿》付刻,洪升的老友毛奇龄作序,序中说:“予敢序哉?虽然,在圣明固宥之矣。”明确指出康熙帝已不再追究这部剧本。康熙三十六年,江苏巡抚宋荦命人安排演出《长生殿》,观者如蚁,极一时之盛。洪升在宴席上“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尤侗《长生殿序》)。自此之后,吴山、松江等地相继演出。康熙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集南北名流为盛会,独让洪升居上座,演出全部《长生殿》,历三昼夜始毕。自江宁返,行经乌镇,酒后登舟,堕水而死,时为六月初一(1704.7.2)。
家庭介绍
以《长生殿》蜚声文坛的洪升是清代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一生坎坷多故,经历了不少事变。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很多事我们今天已难以弄清,只能凭着仅有的一点文字记录,去做一些探讨。
洪升出生在杭州一个富裕的士大夫家庭,家里藏书很多,有“学海”之称。他的父亲很爱读书,也很健谈,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洪升小的时候常和自己的表妹、黄机的孙女黄蕙一同游戏,两人青梅竹马,彼此非常融洽。洪升二十岁时,两个人亲上做亲,结成夫妻。
崇尚孝节
洪升交往的师友,对于孝节等道德观念非常尊崇。他的老师陆繁弨即“以孝义为乡里表率”(《清史列传》卷70);好友陆寅也以“性孝友”(《钱塘县志》)为人称道。影响所及,洪升亦努力做一个孝子。二十四岁时,洪升曾到北京的国子监学习,想以此求取功名。可呆了一年,却并没有得到任何进身的机会。感慨之余,洪升常常怀念家乡的朋友,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当洪升回到杭州以后,或许由于别人的挑拨离间,他和父母的关系竟日益恶化,最后不得不带着妻子与父母分开另过。事情却并没有到此结束,家长的愤怒有增无减,没有办法,洪升只好躲出杭州,又一次来到北京,怀着痛苦的心情,一住就是十七年。
客居京城
在客居京城的日子里,洪升生活艰难,甚至不得不靠卖文为生。虽然是无辜而被父母斥逐,但洪升仍竭心尽力地做着孝子。三十五岁那年,洪升的父亲罹事远适,母亲也被责令同行。听到这个消息,洪升“徒跣号泣,白于王公大人。昼夜并行,钱塘去京师三千余里,间从泰岱江河,旬日余即抵家侍其亲北,会逢恩赦免。昉思洪升驰走焦苦,面目黎黑,骨柴嗌嗄”(朱溶《稗畦集叙》)。经过这一场变故,洪升父母的生活也没有了保障,本已拮据的洪升又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陈訏《寄洪昉思都门四首》之一)。他多次返乡探望父母,屡屡奔波于北京、杭州之间。飘零奔波的生活,使洪升身心疲惫,感受到难言的痛苦。在诗里,他反复写到自己的这一份悲哀:“妻子长安亲旧国,年年北往复南征”(《感怀》),“北往南归两行泪,谁能分寄大江流”(《扬州客舍夜雨》)。他深深地感叹:
败芦寒雨断矶边,梦醒孤舟泪泫然。堂上二人年六十,旅中八口路三千。谋艰桂玉羞逢世,心怯风波且任天。扰扰半生南又北,未知归计定何年。(《夜泊》)
性格矛盾
洪升是矛盾的。他赞赏自然、山水、隐遁,却又无法放弃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如何市朝子,扰扰争利名”(《晓起看山作》);“人生行乐无百岁,区区禄利何为乎。游宦略成须止足,故乡归隐携妻孥”(《为毛侯会明府题戴笠持竿图》)。他希望在仕途上得到别人的援引,遇到像信陵君那样的人,“信陵如可作,刎颈亦酬恩”(《夷门》)。但他的性格,他的狂傲却难为世俗所接受,“依人偏傲骨,入世遂多愆”(《喜汪雯远授太史,兼述近状,却寄,三十二韵》)。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洪升咀嚼着人生的感唱:“漂零自分儒生贱,干谒方知长吏尊。那得为农成独往,瓦盆盛酒对儿孙”(《衢州杂感》其九),“莫问侯门朱履事,残杯冷炙是怜才”(《与盛靖侯、朱近庵登君山》),“荣枯寂物理,寒懊验人情。真悔谋身误,尘劳汩此生”(《初秋旅感》)。
一方面是对出与处的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对功名的心存希冀。在屡屡的失意中,洪升艰难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从师受教
洪升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交游的师友都是一些博学而有高格的人。在他的老师中,有善写骈体文的陆繁弨,有精通音律的毛先舒,后来他还向当时的文坛领袖王士祯学习,又向大诗人施闰章学习诗法。著名的戏曲作家袁于令、浙西派著名词人朱彝尊,以及经学家兼文学家毛奇龄等人都曾和他交友来往。洪升本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在与这些文学界优秀人物的交游中,洪升的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精通词曲音律的师友如沈谦、毛先舒、袁于令等人,更使他在词曲音乐方面大受裨益,为他在戏曲创作上大显身手创造了条件。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了当时妇孺皆知的戏剧家,“以诗有名京师,尤工院本,宫商五音不差唇吻。旗亭壁间,时闻双鬟讴诵之,以故儿童、妇女莫不知有洪先生者”(《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他在曲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以诗词、院本鸣于时”(《民国杭州府志》)。洪升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曲,他的《长生殿》代表着昆曲艺术的最高峰。
写作故事
二十九岁那年,洪升和朋友偶然谈起唐代开元、天宝间的事情,李白的被唐明皇赏识,唐明皇的爱才,使洪升大为感慨。于是他以李白为主角,创作了传奇《沉香亭》,大概是表现李白应诏在沉香亭填写清平调词的故事。到北京以后,一位朋友说《沉香亭》这个剧本写得并不好,“排场近熟”,没有能超出其他表现同一题材的作品。洪升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删去原剧中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佐肃宗中兴唐朝的故事,把剧本改名为《舞霓裳》。这一年,洪升已是三十五岁,距离完成《沉香亭》传奇已有七个年头了。1688年,四十四岁的洪升想到历代的帝王,妃嫔成群,很少有用情专一的,而像唐明皇那样爱恋妃子杨玉环的帝王实在罕见。马嵬坡赐死杨贵妃,违背了他们当初的盟誓,在唐代便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传说,像唐明皇游月宫等等,于是洪升决定专写李杨爱情,把《舞霓裳》改为《长生殿》。
《长生殿》传奇的上卷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定情”写到七夕之夜两个人在长生殿上的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安禄山的叛军杀来了。在出逃的路上,在马嵬驿,面对群情激愤的将士,唐明皇被迫赐杨贵妃自尽。在传奇的下半部,唐明皇深深思忆杨贵妃,时时处处睹物伤情。终于,他们在天宫里团圆了。
遭受变故
剧本脱稿后,立即受到朋友们的称赞。在演员们的要求下,这个本子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目。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上旬,洪升招来戏班在家中演出《长生殿》,城里很多名人都赶来观看。当时正是孝懿皇后的丧期。由于洪升平时狂放不羁,颇为时俗所妒,加之朝廷中南北党争正烈,洪升与南党中重要人物高士奇关系密切,而《长生殿》所写兴亡之恨,在明清易代之际,实在是个敏感的题目;安禄山又是胡人,很易引发人的联想。于是北党便抓住这个机会,借洪升在国丧期间演剧,来打击自己的政敌。一个叫黄六鸿的人向皇帝告状,说在皇后丧期演唱《长生殿》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结果洪升被抓进监狱;放出来后,被革去了国学生籍。连那些看戏的人也都受到了处分。
遇到这样一场大的变故后,洪升很是悲愤,他甚至想到佛教中去寻求解脱。他不得不归去了;京城中的白眼使他难以安身,可是归去亦让他犹豫。在《长生殿》之祸发生前不久,陈訏在给洪升的诗中曾这样写道:
佣笔为生拙,天涯口漫糊。有家归不敢,负罪子如无。行役何妨远,伤心独向隅。亲恩终浩荡,但返莫蜘蹰。(《寄洪昉思都门四首》之三)
可见家难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洪升。
四十七岁那年,洪升回到杭州。那时,他还没有得到家长的谅解。直到他五十一岁时,这场家庭的纠纷才算平息。
作品演绎
1704年,六十岁的洪升应江南提督张云翼的邀请来到松江。张云翼把洪升奉为上宾,特意召集宾客,选了几十名好演员,上演《长生殿》。曹寅听说后,又把洪升请到南京,遍请江南江北的名士,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演出《长生殿》。
曹公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江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昉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币兼金赆行。长安传为盛事,士林荣之。(金埴《巾箱说》)
然而,就在洪升从南京乘船回家,经过乌镇时却不幸因酒醉失足落水,一代杰出的剧作家竟这样离去了。在他的身后,只有传唱不衰的《长生殿》,时时使人们忆起这位才子的悲哀与喜悦。
点击右上角
"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