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详情页
《《金石录》后序》阅读
《金石录》后序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3094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薄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B.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C.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D.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朔望: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而“晦”指农历三十。

C.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乙酉:就是农历甲子中的一个。乙酉、丁卯、己巳、戊申等,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月和纪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典籍文物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文中记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致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丈夫辞世及其生前珍爱之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本文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文情跌宕,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l)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5分)

(2)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5分)

试题答案:

10.(3分)D.

11.(3分)B.(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小月是二十九)

12.(3分)C.(“遇乱尽失”绝对化;“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是作者无可奈何,对自己的宽慰。)

13.(10分)

(1)注意重点词语“舒卷”“夜尽”“率”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注意重点词语“菲薄”“尤物”“斤斤爱惜”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明诚当年21岁,还在太学当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展玩碑文,自己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日积月累,碑文也越积越多。从那以后如果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也还是脱下衣服去当了也要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算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也很不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辎州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等古代酒器,也摩挲把玩或展开来欣赏,指摘上面的毛病,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决定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反而弄得喝不到一口茶倒要起身。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收集书籍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州知州,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梁,一时间很茫然,满箱满笼的书籍,所有的物品不能全部载去,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到了十二月,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

建炎三年夏五月,到贵池,皇帝有旨任命他为湖州知州,需上殿朝见。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暑,感染成疾。八月十八日,他便无法起身,取笔做诗,写完而死。把他安葬完毕,我茫茫然不知到什么地方是好。

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如今他的手迹还象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或者是上天之意,认为我资质浅薄,不足以享有这些世间最好的东西吧?又或者是明诚泉下有知,对这些东西犹牵挂怜惜,不愿它们飘零人间呢?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因此我以诚挚之心记述这本书完成的始末,也想以此为后世喜好古物兴趣广泛志趣高雅的人留下一点借鉴。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