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详情页
《于志宁,字仲谧》阅读
于志宁 字仲谧
1835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晋王为皇太子,复拜左庶子,顷之,兼太子少师。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B.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C.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D.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七庙,天子的宗庙。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过秦论》中的“七庙隳”就是指秦朝灭亡。

B.终丧,守完父母的丧期。这缘于古代的“丁忧”制度。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一般须停职守丧三年,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起复”。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下文的“听致仕”,表示朝廷同意了,批准他退休。

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比如“唐高祖”、“隋炀帝”都是谥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三年时,太宗设宴招待近臣,太宗问到志宁,志宁因是四品官职没被有司请,太宗特别下诏让他参加宴会,并趁机加封他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的官职。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谆谆告诫于志宁,并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他,还许诺努力办好这件事,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

C.于志宁培养太子尽职尽责,后来承乾被废太子时,东宫属吏都获罪免官,唯独于志宁未被降罪,还受到慰问勉励。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本来就记恨他,在他杀死长孙无忌后,借机给他定罪,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

(2)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

试题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B

5.D (举例不当。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

6.D (杀掉长孙无忌的是武则天而不是于志宁。)

7.(1)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不能同时做到,现在天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须”“约”“强”“卒”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王皇后被高宗废除时,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劝阻不被采纳,于志宁不敢说话。(“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和“废”“固”“见”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