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详情页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 诗歌鉴赏
4126

试题内容:

14.【组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题目】上片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2)【题目】“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妙句。作者表达的感情与我们引用时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区别?

(3)【题目】简析全词上下片的关系?

试题答案:

14.【答案】(1)写登超然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烟雨景色(或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

【解析】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失分点提醒:本题较容易,学生能通过词作中的意象,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归纳出作者要描绘的景色,即暮春烟雨图。

【答案】(2)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既有无奈,又有乐观。我们引用它表达的是热爱生命热爱青春的积极乐观。

【解析】理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作者表达的情感,必须联系前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现在我们引用这句词,主要是表达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在于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不准。学生看到“故国”二字,就开始联系国破家亡的背景进行分析,结果作者的情感就不是思乡之苦,而成为了亡国之悲。

(3)【答案】上片写景,下片写情,触景生情,(或情由景发、情景交融。)因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引起作者感情的复杂变化。

【解析】上阕写登上超然台所见到的城中的景色。头两句点明季节特色,春虽已到,但尚未老。三四两句直叙登台远眺所见。最后一句以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结。这五句全是写景,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阕作者因景生情。先是点明了作者登超然台的具体时间,那就是寒食清明时节。清明节又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作者从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思乡之愁,尤其是在清明节前后这样的日子。但他无法回家乡,于是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叹息一番,无奈地说:不要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愁,倒不如用新火煮新茶来聊以自慰吧!“休对”“且将”,这是无奈的,但也是最好的、最实际的一种解脱办法。最后诗人发出了“诗酒趁年华”的呼声,认为还是抓紧时间,借诗酒来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里“年华”与前文的“春未老”又相呼应。作者政治上屡不得志,性格上又桀骜不驯,所以只好用旷达超然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以排遣自己的苦闷!这首词上阕写作者登上超然台所见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阕因景生情,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乡思之情,情景交融为一体。

失分点提醒:本题回答相对容易,失分较少。学生可以判断出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如此自然引出情景交融的结论。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