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战后
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②,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的解说。(6分)
试题答案:
8.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析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首先了解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此两句诗写景,属借景抒情。
答案: 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平源荒草遍地,寂廖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
9.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 此题已经给出了诗人情感发展的线索:“喜——悲——愤”,结合诗文,对应情感,分析出“喜”“悲”“愤”的缘由即可。
答案 :①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曾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每点2分)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战后
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②,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的解说。(6分)
试题答案:
8.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析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首先了解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此两句诗写景,属借景抒情。
答案: 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平源荒草遍地,寂廖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宿荒草”与“动新烟”对仗工整,“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
9.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 此题已经给出了诗人情感发展的线索:“喜——悲——愤”,结合诗文,对应情感,分析出“喜”“悲”“愤”的缘由即可。
答案 :①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曾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