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翼齐飞的日子

 浏览:3855 次
 0篇评论

教室里飘着粉笔灰的午后,我总在想:如果知识是照亮前路的灯盏,那兴趣就是让这盏灯常亮的灯油。记得老班常说:"课本里的公式定理是骨架,课外的生活体验才是血肉。"这话总让我想起操场边那群永远活力四射的身影。

校田径队的李明让我印象深刻。这个数学总在及格线徘徊的男生,在跑道上却像换了个人。每天放学铃刚响,他就挎着磨破边的运动包冲向操场。上个月区运会预选赛那天正下着雨,我看见他蹲在起跑线前系鞋带,雨水顺着发梢往下淌,可眼睛亮得像点了两盏小灯。后来听体育老师说,他这次800米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音乐教室总在午休时传出断断续续的琴声,那是初三的晓雯在准备艺考;实验楼顶的小露台成了天文社观测星空的秘密基地;就连我们班最沉默的小芳,也在周记本里画满了精巧的服装设计图。他们就像春天的蒲公英,把兴趣的种子播撒在知识的土壤里。

记得有次生物课讲到植物光合作用,老师突然说起她大学时参加的观鸟社团。"当时觉得就是玩玩,没想到现在教生态学章节时,那些观察记录全成了活教材。"这话让我想起自己养在阳台的多肉,那些观察日记不知不觉竟让说明文写作得了优。

傍晚的操场总会上演奇妙的光影魔术。夕阳把跑道染成蜜色时,常能看见抱着书本的同学和挥汗训练的队员擦肩而过。有时他们的影子会交叠在一起,就像知识树和兴趣藤在暮色里悄悄缠绕生长。这样的画面总让我相信,当我们既能在课堂上专注地解方程,又能在课余执着地追着爱好跑,青春的双翼才能真正展开。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