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的登山者
浏览:3632 次
0篇评论
春日的爬山虎沿着教学楼墙壁攀爬时,总会在某个砖缝处突然拐弯。这让我想起去年运动会,隔壁班那个瘦小的男生在八百米最后半圈突然加速,像春燕掠过水面般超过所有人。原来每个生命体内都藏着等待破茧的力量,只要勇于挑战,细弱的触须也能攀上云端。
上个月自然课解剖蚕茧时,老师让我们观察蚕蛹的挣扎。当有同学想用剪刀帮忙时,老师却拦住说:"破茧时的体液挤压,正是翅膀展开的力量来源。"这让我想起贝多芬在耳聋后仍坚持创作,用牙齿咬着木棒感受琴键震动。原来真正的挑战从不喧哗,而是静默中与自己较劲的过程。
我们班图书角的《居里夫人传》总被翻得卷边。当年她在漏雨的棚屋里提炼镭,寒冬里搅拌沥青铀矿的场景,比任何冒险小说都令人心潮澎湃。上周科技节,我和同桌用三个月课余时间改良的自动浇花装置,虽然只拿到三等奖,但当看到小番茄苗在装置照料下结出果实,那种满足感比考满分更让人雀跃。
记得去年学骑自行车时,摔坏的膝盖结痂后像枚暗红色勋章。如今能在林荫道上自如穿行,才明白那些歪歪扭扭的车辙都是成长的印记。正如数学老师说的:"解题时擦破的草稿纸,比直接抄答案更有价值。"
操场边的梧桐树每年都会被台风折断枝桠,但来年春天断口处总会萌发更多新芽。生物老师说这叫"愈伤组织",是植物自我修复的本能。这让我想起达芬奇在笔记本上反复修改的设计图,爱迪生实验千次的灯丝材料。原来所有伟大的突破,都是从细小的自我超越开始的。
本文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